赵海均:变了味的上市
2018-08-15 09:25:00
  • 0
  • 0
  • 0

 

最近,小米、拼多多等不少独角兽企业纷纷上市,而美团、映客、同城艺龙、沪江教育、卓越教育等国内新经济企业也正在加速上市步伐。

上市,对于不少企业家来说,是一辈子的奋斗梦想。但,鉴于时下国内股票市场IPO流程复杂、耗时漫长的状态,即使符合上市要求的企业,也未必可以拿到最终核准批文。至于那些本身并不达标的企业,那就更不用谈上市的问题了。

企业为什么要上市,大家给出的理由很多,但总结起来,正当合规的目的不外乎两个,一个当然是融资,获得资金扩大企业经营规模。而另一个则是为引入公众监督。

一个企业做大了,管理制度越加完善,业务范围逐渐扩大,再想依靠家族或内部人的管理方式,来维继原有的规模和扩张能力是很难的。特别是一些企业的客户群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企业的产品又面对诸多激烈竞争,企业的发展又需要不断的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这类企业就需要上市,成为公众持股公司,接受股票市场和投资公众的监督审视,以促使企业的经营更为科学合理,减少非理性的投资扩张风险,避免经营战略错误等风险。

不幸的是,这两个合规目的,在我们这里都变了味。在国内资本市场,“钱”大概率成为最核心的目的。这是企业想上市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如果把所有理由放到一起排个优先级的话,这个理由一定是排在第一位的。首先,上市可以让早期投资人退出。自从IDG1980年把风险投资概念引进中国以来,风险投资越来越受创业公司追捧,也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受到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对于这类公司,上市是他们一定要做的,因为如果公司不上市,风险投资人的钱就退不出来,所以只要拿了风投的钱,上市将成为公司阶段性最重要的目标,不存在拿风投的钱,但公司不上市的情况。这种公司不上市的原因大都是目前上不去。

另外,创始人辛苦了这么多年,最终不也是为了实现自己财务自由的目标么,公司上市是让创始人实现财务自由最直接的方法。创始人也好,合伙人或早期员工也好,辛苦了那么多年,也都是为了一个字“钱”。

上市后投资可以退出,创始人可以套现,企业还可以获得大量资金用于企业经营发展,一举多得。

所以企业上市,能圈钱是第一目标,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最关键的是,还不用还。

但与之相比,在不少企业热衷于上市的同时,却往往存在一些企业,却反复强调坚持不上市。其中就包括了国内外比较熟悉的知名品牌华为、老干妈等。

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面对国内媒体接受采访期间,一再强调,华为不片面追求企业规模,华为的发展不缺资金,因此不会进入资本市场,绝对不上市。“如果大量资本进入华为,就会多元化,就会摧毁华为20多年来还没有全理顺的管理。”任正非还说,华为上市会造富一大批公司员工,“这可能会让我们越来越怠惰,失去奋斗者的本质色彩”。

老干妈的创始人陶华碧曾说,“我坚决不上市,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有钱你就拿,把钱圈了,喊他来入股,到时候把钱吸走了,我来还债,我才不干呢。所以一有政府人员跟我谈上市,我跟他说:谈都不要谈!免谈!你问我要钱,我没得,要命一条。”

在我们看来,企业上市与否,核心应该是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考虑。但,对于不同企业,会有不一样的发展需求。对于坚持不上市的企业,我们应该尊重企业的意愿,并理性看待企业长期不上市的行为。至于发行上市的企业,则会有着它们自身发展的考虑,即使企业上市会造成系列造富效应,且会或多或少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改变了企业发展的初衷目的,但多年来,无论是国内资本市场还是国外资本市场,都诞生出不少的知名企业、良心企业乃至伟大企业,而它们也是借助资本市场而获得了发展与壮大的机会,但关键之处,则在于企业发展与壮大之后,其发展的初衷还会不会坚守下来、企业发展过程中会否真正为社会创造出价值,并长期为投资者创造出持续性的投资回报等,这也是衡量一家企业是否有良心、是否伟大的判断依据之一。

确实,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国股票市场,并不缺乏上市公司,缺乏的往往是良心上市公司乃至伟大的上市公司。退一步来说,假如在国内资本市场中,可以多一些如格力电器、福耀玻璃这样的良心上市公司,那么这也将会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希望所在。

 

 紫城观察2018-08-15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